生态养殖梅花鹿蹚出富民路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曹华
昔日传统牧业村,今日鹿鸣产业兴。10月20日,记者走进博乐市达勒特镇俄罗森布拉格村梅花鹿养殖基地,整齐的棚圈里,一群梅花鹿正悠闲地低头觅食。博乐市双全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陈晓亮轻抚着梅花鹿,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梅花鹿浑身是宝,经济价值高,是我们致富的‘金疙瘩’。”

养殖基地里的成群梅花鹿。记者 曹华摄
占地50亩的这个养殖基地,正悄然改变着这个传统牧业村的发展轨迹。俄罗森布拉格村党支部书记叶尔扎提·地塞克介绍,村里有1.8万只羊、1100头牛,近年随着草场保护力度加大,传统养殖业面临转型。今年10月,总投资620余万元的梅花鹿养殖基地正式建成,现存栏780头梅花鹿,为村里蹚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产业振兴协同发展的新路子。
“养鹿的效益很高。”陈晓亮几年前开始探索梅花鹿养殖,逐步掌握了养殖技术,也看到了特色养殖的巨大潜力。
叶尔扎提介绍,村里创新构建“村集体+合作社+农户”三位一体养殖模式,由村集体与合作社共同出资打造标准化的养殖基地,农户根据自身条件选择自主养殖或委托代养。合作社统一提供种源、技术、防疫和销售服务,并签订保底收购协议,解决了农户的后顾之忧。
村民努尔波勒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传统放牧,年收入只有3万元左右。他现在通过产业补贴买了12头鹿,待母鹿进入繁殖期、公鹿能够产鹿茸后,预计每年能收入10万元!”从养殖到销售的所有环节都由合作社统一负责,他只需支付饲草费。
这一转变离不开精准的帮扶政策。博乐市通过精准帮扶政策,对参与梅花鹿养殖的农户给予专项补贴,同时协助农户申请小额信贷,以“政策+金融”双轮驱动,激发农户参与积极性。目前,俄罗森布拉格村已有11户31人低收入群体从中受益。
“鹿全身都是宝。”陈晓亮指着正在进食的鹿群说,“鹿茸现在能卖到5元/克,鹿肉、鹿骨都能创造价值。”虽然养鹿初期投入较高,但梅花鹿可连续产茸20年以上,收益持久稳定。
目前,养殖基地一期已建成8栋标准化棚圈和饲草料堆放场,二期6000平方米扩建项目已完成地基建设。预计到2026年,存栏规模将达到1200头,年产鹿茸400公斤,企业年利润超200万元。通过利益联结机制,村集体每年可增收20万元,参与养殖的农户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合作社的7名社员都来自俄罗森布拉格村,另有固定工人6人,月工资5000多元,季节性用工高峰期达几十人,带动当地就业效果显著。
望着初具规模的养殖场,陈晓亮对未来充满信心:“下一步我们要打造集饲养、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养殖基地,让梅花鹿产业真正成为村民的致富产业。”
秋日的阳光下,基地里不时响起呦呦鹿鸣,仿佛在为俄罗森布拉格村的产业振兴加油鼓劲。这条梅花鹿特色养殖之路,正在当地乡村振兴的画卷上描绘出越来越宽阔的发展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