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丨扎根新疆 安徽小伙儿以另一种方式圆梦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任春香
“从安徽来到新疆,三年的逐梦时光,我在这里找到了人生方向。”10月28日,在皮山县乔达乡,25岁的徐灿说。
作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徐灿在三年服务期满后选择留在新疆。他坚信,立志做大事,不等于不做小事,要用实干与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自我价值。
2022年8月,毕业于安徽理工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徐灿,放弃家乡的就业机会,作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来到新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学校食堂看到招募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展板,‘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几个字吸引了我。”徐灿回忆说,他曾从新闻和纪录片中看到偏远山区的孩子渴望知识的眼神,便在心里悄悄埋下“去支教”的种子。当他看到招募信息后,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带着家人的支持,带着这份初心,他踏上了前往新疆的路。

2024年6月10日,徐灿在皮山县城镇街道繁荣社区“红领巾小课堂”与孩子们合影。图片由本人提供
初到新疆,徐灿被分配到皮山县。因在培训期间表现突出、能力较强,他被调整到行政岗开展工作。“哪里需要,我就去哪里。”徐灿很快适应了新的工作环境。
刚工作不久,徐灿就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青年村干部参加演讲比赛,作为指导老师,他不仅要帮助参赛者修改完善演讲稿,还要联系团队拍摄视频,同时负责视频剪辑。
“离比赛只有3天时,因为演讲稿临时修改,配套视频也得重新调整。当时我很着急,但还是竭力让自己冷静下来。”徐灿说,他立即联系团队补充拍摄,又熬夜剪辑视频,最终顺利完成赛前准备。决赛中,他指导的参赛者包揽了两个奖项的一等奖,此前所有辛苦在那一刻都化作满满的成就感。
工作中认识的一位护边员让徐灿印象深刻。“那位护边员家里三代都从事护边工作,他在工作之余还认真学习,充实自己,在笔记本扉页上写着‘国在哪里,家就在哪里’,我特别感动,也更加坚定了扎根西部的初心。”徐灿说。
2024年,徐灿在基层走访时发现,当地农户因销售渠道窄,农产品丰收了却一时卖不出去。于是,徐灿积极参与助农直播带货活动,他和团队一起整合资源,联合邮政等部门,开展“团团巴扎”公益助农直播。
第一次直播,要把农户的杏子卖出去。徐灿提前查阅杏子的品种特性、营养价值,对接邮政部门确定物流方案,还在自己的志愿者群、大学同学群等交流群发布直播预热信息,发动亲戚朋友、老师同学帮忙宣传。直播当天,他和同事一起讲农户种杏的故事,作为“直播小白”,他一紧张就吃杏子缓解。这次略显生涩却格外真诚的直播打动了网友,当天他们卖出了120箱杏子。
趁着新梅、核桃成熟的时节,徐灿又开了多场直播。“那年我们共组织了21场专题直播,成功助力销售农产品近30万元,让更多人尝到了皮山县的优质农产品。”他自豪地说,用实际行动帮农户解决难题,也是在践行一个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初心。

2024年9月13日,徐灿(右)在皮山县克里阳乡新梅种植园进行“团团巴扎”公益助农直播。图片由本人提供
每到周末,皮山县各社区的“红领巾小课堂”里,经常能看到徐灿忙碌的身影。课堂上总是欢声笑语,他为孩子们教授知识、开展科普,成为孩子们喜爱的“大朋友”。
真诚付出获得深厚情谊。家长们都叫他“伊尔凡江”,在维吾尔语中,意为“智慧与学识”,这份认可成了他最珍贵的礼物。“看到孩子们追着我问‘下次什么时候来’,我就觉得自己做得值。”他笑着说。
今年7月,徐灿服务期满选择留在新疆,继续他的事业。
“3年时间,我从小事做起,一步一步积累学习,从一个分不清桑葚树、核桃树的懵懂大学生,成长为一名接地气的基层工作者。脚踏实地,仰望星空。我要继续用知识和热情追逐梦想、实现价值,为新疆的发展贡献力量。”徐灿坚定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