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行业巡礼丨以科技力量驱动高质量发展
● 自治区科技厅 / 文、图
自治区成立70年来,以科技创新为笔、以奋斗实干为墨,新疆科技事业实现从“蹒跚起步”到“加速驰骋”、从“跟跑追赶”到“部分领跑”的历史性跨越。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指引下,自治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政策筑基、指标跃升、平台集群、产业赋能、开放协作、人才兴疆六大举措,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科技动能。

硅基新材料全产业链园区。
科技创新政策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70年来,新疆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核心引擎,锚定区域发展需求构建科技政策体系。自治区成立初期,制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确立“因地制宜破难题、重点突破求实效”思路,聚焦基础领域调配有限资源。改革开放后,出台《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进步的决定》,打破体制壁垒,推动科技与经济融合。
党的十八大后,政策体系迎来系统性升级。锚定“五大战略定位”,推进科技领域机构改革,开展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破除人才流动、成果转化等深层障碍。连续召开科技创新大会,明确“打造面向中亚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方向,成立自治区党委科技委员会,完善组织领导体系。同时,出台《关于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推动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纲领性文件,构建“顶层设计—专项政策—配套措施”链条,修订实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加快起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条例》,提供制度保障。财政投入实现跨越式增长,新增20亿元财政科技经费撬动全社会研发经费破百亿元,科技金融、税收优惠、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协同发力,释放创新活力。
科技创新基础持续加强。自治区成立初期,新疆全社会研发经费不足千万元,科研人员寥寥无几,新疆科技创新实现从“零的突破”到“历史新高”的蝶变。截至2023年,研发经费达115.52亿元,科研人才队伍增至6.17万人,“人才+经费”双轮驱动夯实基础。
科技创新成果量质齐升。2024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01.15亿元,同比增长38%,超额完成90亿元年度任务。发明专利授权量2412件,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加快,创新“含金量”显著提升,彰显强劲创新势能。
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不断完善。自治区成立初期,全疆仅有少数农业试验站和工业研究所,如今,新疆科技创新平台从空白匮乏发展为星罗棋布,构建了“国家级—自治区级—地市级”三级联动体系。怀柔实验室新疆基地落地,国家风力发电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字号”平台获批,乌鲁木齐、石河子、阿克苏阿拉尔、克拉玛依、昌吉五大国家高新区成为产业创新“新高地”,形成“东西呼应、南北联动”布局。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突破显著。库尔勒授时台筑牢国家时空基准网西北支点;110米口径全向可动射电望远镜加速建设;10兆至60兆电子伏特质子加速器顺利试运行,填补西北地区高能物理研究空白。截至目前,新疆拥有国家实验室基地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1个、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3个、新疆实验室1个;全区1308个创新平台(其中国家级23个、部委级138个、自治区级1147个),成为集聚创新要素、支撑关键技术攻关的核心载体。
科技赋能产业发展成效显著。自治区成立初期,新疆产业以传统农业、粗放矿产开采为主。多年来,新疆坚持以科技创新破解资源富集但产业粗放难题,实现从“靠天吃饭”“初级加工”向“科技赋能”“高端制造”转变。如今,科技深度融入煤炭煤化工、新能源等特色优势产业。
能源领域,“哈密煤直接转化制备高端精细化学品技术”获国家重点研发专项支持,塔里木油田万米超深钻井刷新亚洲纪录,光伏风电技术突破助力新疆成为国家新能源基地。矿产开发领域,和田火烧云铅锌矿、大红柳滩稀有金属矿成功勘探,保障战略矿产安全。装备制造领域,特变电工研制的110千伏户外智能型干式变压器填补行业空白。近年来,自治区科技厅聚焦产业痛点,创新实施“厅厅联动”“厅地联动”机制,2024年,围绕煤层气勘探等方向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投入超20亿元财政科技资金,推动深地、油气、煤炭等领域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落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开放协作持续拓宽。自治区成立初期,科技合作以“内部交流”为主。新疆打破区域局限,构建“国内协同、国际互联”的开放创新格局。如今,新疆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汇聚创新合力。
国内合作深化“科技援疆、四方合作”机制,制定“小组团”援疆方案,与广东、北京、浙江等省市开展“产学研用”协同,中国科学院、中石油、中石化等科研院所和企业参与科技攻关,形成多层次科技援疆体系。国际合作紧抓“一带一路”机遇,举办中国(新疆)—中亚科技合作论坛,与中亚国家建立政府间科技交流机制,依托“上合组织科技伙伴计划”,在农业、资源勘探、生态保护等领域开展联合研发,“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成跨国创新纽带,第五届中国国际复合材料科技大会等落地,让新疆成为国际科技交流“西部窗口”。
科技人才创新活力不断增强。新疆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打造“扎根边疆、服务边疆、奉献边疆”的科技人才队伍。自治区成立初期组建了首批科研骨干,如今,已经构建“本土培养+外部引进+银龄助力”人才体系。
新疆充分发挥100亿元人才发展基金作用,实施“天山英才”等“2+5”人才计划,落实“少数民族科技骨干特殊培养计划”。2022年以来,“天山英才”计划支持808名(个)人才及团队,投入13.51亿元。安排4.74亿元提质228个科研创新平台,1.09亿元支持24项“揭榜挂帅”项目。推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设立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新疆)项目,优化外籍人员来华工作许可流程,2024年第三批“天池英才”计划支持29个银龄项目,投入经费440万元。
2020年至2024年,17名科研工作者及643项成果获自治区科技奖,5项参与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当前,11727名(个)科技特派员扎根基层,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