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钟秀奇石 赋妙笔画作——刘全霞以宝石画艺术续写非遗新篇
阿勒泰新闻网-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古扎丽·阿布都热西提
坐在画室,采用天然宝石当“颜料”,通过掐丝走线、镶嵌、粘贴、叠粘、雕刻等手法,在画板上制作出各种风景,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这是非遗宝石画代表性传承人、新疆工艺美术大师刘全霞的日常。

近日,刘全霞凭借在宝石画艺术领域近三十年的深耕与创新,入选“新疆工匠”培育对象榜单。这不仅是对她个人技艺水准与行业贡献的高度认可,更彰显了阿勒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工艺在新时代的蓬勃生命力。
自1995年从新疆艺术学院毕业回到阿勒泰,刘全霞便开启了宝石画艺术的探索之路,成为全疆首批宝石画研创人。她以阿勒泰“宝石之乡”的丰富资源为根基,把天然宝玉石经挑选、破碎、研磨、抛光等十余道繁杂工序处理后,通过独家分层镶嵌技法进行艺术再创造,让冰冷的矿石蜕变为兼具质感与温度的艺术珍品。

2004年,为突破技艺瓶颈,她毅然关闭苦心经营的工作室,赴国内其他省份系统研学宝石画制作技艺与市场发展。工笔、水墨、油画、根雕、木刻、玻璃画、防潮、粘胶……那些年,她不断地往外走,一来研习技艺,只要是与宝石画制作的相关内容,她都一一学习钻研。二来她心中始终认为,宝石画的大后方在阿勒泰,但她必须把一线市场的眼界、需求和技术水平带回来。同时,她考察了宝石画的市场前景,思考如何让宝石与艺术结合得更加完美,展现它应有的价值。
2008年,刘全霞“闭关”近两年创作的《盛唐观音》,集中展现其研学成果,并于2013年斩获中国工艺美术类最高奖项——“国信·百花杯”金奖,让阿勒泰宝石画首次站上全国艺术最高舞台。
“1995年回到阿勒泰时,宝石画还只是小众工艺品,我就想着,咱们家乡有这么好的宝玉石资源,为什么不能做成有收藏价值的艺术品?”谈及创作初心,刘全霞的话语中满是执着,“为了摸索分层镶嵌技法,我曾把上千块宝石碎料按色泽、肌理分类,反复试验镶嵌角度与层次,手上的伤口好了又添新的,但当看到矿石在画布上‘活’起来的那一刻,所有辛苦都值了。”
多年来,刘全霞始终以“守正创新”推动宝石画艺术传承与发展。2015年,她创立的“臻玉堂”宝石画品牌,作为全国新艺术门类被收录入《中国工艺美术全集·新疆卷》;她历时数年整理技艺资料、奔走申报,于2019年成功推动宝石画成为阿勒泰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于2025年成为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在人才培养上,2024年成立的刘全霞宝石画创新工作室,已培养5名核心创作人员,徒弟王国华斩获“百花杯”金奖、获评新疆工艺美术大师,徒弟王江玲的作品入选《新疆礼物》,形成“大师带徒、技艺相传”的良性生态。
刘全霞说:“接下来,工作室会加大可可托海功勋矿坑题材创作,把新疆的矿脉历史、民族团结故事融进宝石画里。同时,通过开设更多公益培训班,让更多牧民、年轻人学会这门手艺,既守住非遗的根,也让大家靠手艺过上好日子。”
如今,刘全霞带领团队创作的宝石画,不仅成为阿勒泰文旅名片,更作为珍贵伴手礼赠予国内外客商,带动百余群众实现再就业。未来,这位非遗传承人将继续以匠心为笔、以宝石为墨,在传承与创新中,让阿勒泰宝石画这一非遗技艺绽放更耀眼的时代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