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地州成就丨阿勒泰地区:激活发展新动能 绘就现代化新图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阿勒泰地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一幅壮丽的现代化新图景正在阿尔泰山脚下徐徐展开。

喀纳斯景区一角。
筑基固本 社会稳定与民族团结绽放新光彩
安定祥和是社会发展的基石。阿勒泰始终把维护稳定摆在首位,持续推进反恐维稳法治化常态化,成功创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乌伦古经验”入选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优秀案例和第二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成功跻身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地区。
民族团结是发展的生命线。阿勒泰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民族团结进步融入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就业增收等各项事业,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这里涌现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19人、模范集体15个、示范单位8家。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阿勒泰坚持“育苗强基”,创新推出“滑雪、骑马、踢足球”特色青少年研学品牌,让10余万名中小学生学在一起、玩在一起、成长在一起。依托援疆机制,组织2000余名青少年赴援疆省(区)市开展融情实践,拓宽视野,厚植家国情怀。着力打造文艺精品,年均开展文艺下乡、流动博物馆等文化惠民活动2200余场次。充分挖掘“三号矿脉”、通天洞遗址、中苏航运纪念馆等历史文化资源的时代价值,实现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深挖潜力 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新格局
立足资源禀赋,阿勒泰地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了以绿色矿业、清洁能源、现代农牧业、文化旅游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绿色矿业“点石成金”。阿勒泰坐拥世界级有色金属成矿带,已发现矿种4大类94种,高品质石英资源量居全疆首位。地区坚持集约节约开发,近三年累计投入勘查资金近7亿元,新探明矿产资源潜在价值超1000亿元,科学有序推动矿业权出让,累计收益超过87亿元。地区着力延链补链强链,碳纤维、高纯石英、电子化成箔等9个新材料项目成功落地,实现了从“原材料输出”向“高端材料制造”的历史性转变。
清洁能源“风光无限”。作为新疆水、风、光资源的富集区,阿勒泰地区全力融入新疆能源强区战略。截至2024年底,全地区已建成并网的清洁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484.04万千瓦,占总装机规模的94.4%。2025年在建清洁能源项目总装机达1022万千瓦,预计年底将全面建成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随着装机规模爆发式增长,产业集聚效应显现,风机、叶片、塔筒等装备制造产业初步形成闭环。地区紧抓“东数西算”机遇,正加快构建绿电支撑的风光储算产业链,清洁能源已成为激活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现代农牧业“沃野丰歌”。阿勒泰是“北疆水塔”,水土资源丰富。地区坚决扛牢粮食安全责任,2024年粮食总产量历史性突破百万吨。畜牧业转型步伐加快,“职业代牧人”制度、草原畜牧业转型经验入选全国典型案例。特色产业蓬勃发展,阿勒泰羊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青格里绒山羊认定为国家畜禽遗传资源新品种;沙棘、枸杞、葵花籽等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冷水鱼、驼奶等产业形成全链条发展,产值持续攀升。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35.27亿元,培育四级以上龙头企业55家。
文旅融合 打造全季旅游新标杆
阿勒泰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拥有国家A级以上景区51个,其中喀纳斯、可可托海、白沙湖3个国家5A级景区声名远播。2024年接待游客4019.73万人次,同比增长27.59%;实现旅游总花费354.25亿元,同比增长29.04%。近年来,阿勒泰地区深入实施旅游兴疆战略,推动旅游业从“一季热”走向“四季火”。
依托“人类滑雪起源地”的文化底蕴和“中国雪都”的品牌影响力,阿勒泰已建成将军山、可可托海、吉克普林、青格里狼山四大国际滑雪度假区,其中三大滑雪场均达5S级。成功举办环阿尔泰山冬季运动会、全国越野滑雪冠军赛等赛事,每年吸引近200万滑雪爱好者,跻身全国冰雪经济发展第一梯队。夏季依托喀纳斯、可可托海等核心景区和“千里画廊”旅游环线,持续吸引大量游客。特别是新晋网红自驾公路——阿禾公路,将沿途景点串珠成链,形成黄金旅游环线,累计接待自驾游客超100万人次。
交通网络持续加密,开通疆外航线18条,机场吞吐量近90万人次;乌鲁木齐至阿勒泰铁路日对开3班次,S21阿乌高速通车构建了乌鲁木齐至阿勒泰3小时经济圈。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全地区星级酒店达47家。通过推出小份菜、平价菜等措施,着力提升游客满意度和体验感,努力让“我们的阿勒泰”热度常在、四季长红。
心系民生 幸福生活书写新篇章
发展的根本目的是造福人民。阿勒泰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实施“十件民生实事”。
就业优先筑牢底线,近5年年均城镇新增就业9000人以上,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4.6万人以上,城镇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教育事业优质均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取得成效,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完善,中山大学新疆研究院揭牌,新疆财经大学阿勒泰校区迎来首批本科新生,实现了本科教育的新突破;医疗保障普惠可及,地区人民医院挂牌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阿勒泰医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纵深推进,乡(村)卫生院(室)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县乡远程医疗服务覆盖率达100%;针对牧区特点,累计建成幸福驿站155座、牧民住房3805座,新建修缮牧道900余公里,辐射服务转场牧民5万余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阿勒泰地委宣传部供稿、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