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进行时 | 肖宏伟用汉字书写架起民族团结桥梁
阿勒泰新闻网-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实习记者 包洪宇 通讯员 刘红枫
吉林援疆教师肖宏伟,原是吉林省东辽县白泉中学的一名普通数学教师。2024年,他积极响应号召,远赴新疆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教育局,投身援疆教育事业。

援疆期间,肖宏伟把哈巴河县当作第二故乡,把少数民族师生视为亲人,特别是把辽源市成熟的写字教学经验引入哈巴河县,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让哈萨克族师生感受汉字独特魅力,促进文化交融与民族团结。
自从来到哈巴河县教育局,“一次援疆行,一世援疆情”便成为肖宏伟常挂在嘴边的话语。在哈巴河县的教育热土上,他用行动把这份深情镌刻进边疆校园,以业余时间为笔、以汉字书写的热情为墨,绘就温暖动人的教育帮扶画卷。

在教学实践中,他迅速转换角色,投入教育教学调研。在与当地教师交流过程中,他发现当地教师在写字基本功方面与疆外其他省份存在较大差距。2024年,正值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的通知》之际,他清醒认识到,援疆不仅要完成当下工作,更要为当地教育发展留下长久“火种”,做到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手拉手。在哈巴河县教育局的支持下,肖宏伟把辽源市成熟的写字教学经验引入哈巴河县,为当地师生开展写字培训。
为确保培训取得实效,肖宏伟精心选用虚宫格为工具、《中华字经》为教材。虚宫格的独特设计能帮助师生精准把握汉字结构与笔画规律;《中华字经》为核心形式,把汉字与多元知识深度结合,让学习充满趣味。从此,在哈巴河县第二小学校园里,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白天,他是专注数学教研的“引路人”,听课评课,耐心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夜晚与周末,他化身孜孜不倦的书法老师,走进培训教室,为全县教师进行书法辅导。在培训课堂上,从基本笔画的起承转合到复杂汉字的架构布局,从正确握笔姿势到良好书写习惯养成,他都倾囊相授。面对教师们书写中存在的问题,他不厌其烦反复示范讲解。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始终把汉字承载的文化内涵贯穿教学,结合汉字演变历史、典故传说,讲述动人文化故事,让教师们在书写汉字的同时,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深邃魅力。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我们教书写,更是在传承文明,这是援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肖宏伟说。经过持续学习,当地教师书写水平显著提升,规范汉字书写教学效率大幅提高。教师们把所学运用于课堂教学,成功点燃学生对汉字书写的热情。看着师生们在汉字书写之路上不断进步,肖宏伟眼中满是欣慰:“援疆的日子有限,但援疆的情谊无限。只要能为边疆教育事业添砖加瓦,再苦再累都值得!”
肖宏伟以一名中共党员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用坚守与付出把援疆的深情厚谊化作具体行动。他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的写字培训,不仅是教学经验的交流分享,更是文化血脉的赓续传承。这份跨越山海的教育情怀,如点点星光,照亮了哈巴河县师生的前行之路。